“颜值即正义”的浮躁之风,催生了“颜值经济”,头“秃”的颜值焦虑更是带火了植发经济。
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脱发人群调查显示,我国脱发的人群已经超过2.5亿,这人群背后是一个千亿规模的市场。雍禾医疗在2021年底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,成为“植发第一股”。大麦植发在去2022年底第二次赴港IPO,植发具备医美消费属性,植发赛道的公司还能否持续获得资本市场青睐呢?
(资料图)
接下来,异观财经结合雍禾医疗和大麦植发对外公布财务数据,做一个简单分析,希望能与更多朋友交流和探讨。
具体分析之前,先说结论:植发属于低频消费,因此植发业务收入的关键在于不断拉新,目前植发尚处于市场教育阶段,因此营销的费用会持续压缩相关企业的利润。企业想要获得持续的营收增长和提升利润,需要提升技术壁垒、提升运营效率、通过服务多元化,完善“头顶”毛发服务生态的闭环。
植发生意有前景,钱难赚!
植发生意有前景。
1、 用户群庞大,男性、女性均存在植发需求,且年龄年轻化。
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脱发人群调查显示,我国脱发的人群已经超过2.5亿。今年2月发布的《2022中国不剃发植发白皮书》显示,在目前的植发群体中,20~30岁的年轻人占比57.4%。
根据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数据显示,从脱发人群年龄段来看,26-30岁人群占比较大,高达41.9%;其次为31-40岁人群,占比达25.4%。18-30岁的脱发人群占比更是高达66.6%,在此区间,从90后到00后,已然成为养发植发消费的主力军。
2、 市场体量大,千亿元的市场规模。
《2022中国植发行业研究报告》数据显示:2016年中国植发行业市场规模为58亿元,至2021年,中国植发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69亿元,比2020年增长了26.1%。截至2022年上半年市场规模达到883亿元。
据《全球植发市场报告》预计,2023年全球植发市场规模将达到238.8亿美元(约合1709亿人民币),未来5年的年复合增速将达到24%。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判断,我国植发医疗服务市场将从2020年的134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5年的378亿元人民币,复合年增长率为23%,然而,国内植发的渗透率还非常低,因此被认为处于蓝海。
植发的钱难赚。
1、植发属于低频、复购率低的消费,因此新用户增长是最关键的衡量指标,新用户减少直接影响营收。
从目前植发的3万元左右的客单价来看,外界会认为这是一个暴力行业,相关企业应该是赚的盆满钵满,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。
3月30日晚间,雍禾医疗发布了2022年度业绩公告,从公告披露的数据看,2022年该公司出现了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情况,尤其是净利润方面,由盈转亏。
营收方面,2022年雍禾医疗营收同比下滑34.9%至14.13亿元,如果说这与公共卫生事件有关,那么在回头看过去三年的营收情况,2020年和2021年,营收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,但总体来看,营收增速放缓。